妙手补书传承文明--天水市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引

来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08日 03:20:4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22年新年伊始,尘封于历史中的天水市图书馆馆藏古籍,打破沉寂,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光明日报、新华社、人民图片网、新天水、天水日报、天水晚报等多家媒体于1月6日、7日相继对

2022年新年伊始,尘封于历史中的天水市图书馆馆藏古籍,打破沉寂,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光明日报、新华社、人民图片网、新天水、天水日报、天水晚报等多家媒体于1月6日、7日相继对天水市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进行了报道,古籍守护人与他们守护的文明一起,迎来了高光时刻。

修复之路的任重道远

2021年9月16日,天水市图书馆馆务会研究决定古籍修复工作全面展开。靳永红馆长指出,“天水市图书馆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甘肃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点,担负着保护古籍,修复古籍延续古籍寿命的重任,各位古籍部的同志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把准备工作做足,把工作做细,做到修旧如旧,要有使命担当,把古籍修复工作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行动,一直做下去。”

按照工作计划,天水市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工作人员对馆藏古籍《易经体注大全合参》等一批破损古籍进行了修复。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待修复的古籍已严重脆化、絮化,有的残缺不全,有的薄如蝉翼,有的板结如砖。为了拆开一本古籍,通常需要两位古籍修复师合作花费近一个小时时间。根据《古籍藏品交接管理制度》,工作人员每天从库房取出破损古籍,进行登记和破损定级,制定修复方案。再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书叶整理、封皮简单修复、装订、上皮、穿线、贴签等工作。最后登记古籍修复档案,将修复古籍入库。经过精心修复,许多破损古籍恢复了其端庄的姿容。目前共修复古籍100页。天水市图书馆在我省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中率先开展了古籍修复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古籍守护人的妙手回春

古籍修复主要靠人工完成。修复之前,修复师们需要拍照、量尺寸、记页码,记录书籍原貌,然后将古籍拆开,还原成纸张的形态,逐叶修复。要熟练掌握修复技术,往往需要花费数年时间。

1994年,天水市图书馆搬迁新馆,初步形成了“古籍保护”的理念,但因修复能力、专项经费、专业人员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古籍修复条件还未形成。尽最大努力妥善保存,使其避免进一步损坏是我们对古籍最大的爱护。然而,天水市图书馆人保护、修复古籍的脚步从未停滞。为了与时间赛跑,抢修古籍刻不容缓。要么带着古籍去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寻求帮助,要么培养起一批自己的古籍修复师。我们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多年来,天水市图书馆古籍部的老师们不辞辛劳,肩负责任,先后赴天津、上海、贵州等地参加国家、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古籍修复班,潜心学习古籍修复技艺,通过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的培训和考核,具有多年的古籍函套制作经验,具备《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WH/T22-2006 五级以上破损古籍的修复及基础维护能力。古籍部主任李东晖有幸成为甘肃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师友宽先生的闭门弟子,天水市图书馆古籍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他们是真正的古籍守护人,妙手补书,堪称一绝。虫蛀、鼠啮、霉蚀、粘连、酸化、老化……破损古籍带给他们的问题多种多样;去污、脱酸、修补、装订……他们技法精湛使古籍尽可能恢复原貌;分叶、编号、修补、溜口、喷水、倒叶、折叶、修剪、整理、压平、钉纸捻、穿线、装订……在他们手中20多道工序浑然一体。也许多年的兢兢业业从未像今天得到如此多的关注与褒奖,但守护古籍是他们一生热爱,从未改变。

“纸寿千年”的文明之光

近年来,天水市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古籍潜在价值,在古籍整理编目、古籍普查平台建设、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古籍函套制作、人员培训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我省14个地州市图书馆中,天水市图书馆古籍藏量最为丰富。先后有五部珍贵古籍文献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10年,先后被国务院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评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和首批“甘肃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并有二十七部善本古籍入选首批《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2011年,作为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基础性工作,天水市图书馆在省内率先完成了对馆藏6万余册古籍的普查平台著录工作,共整理著录馆藏古籍文献9590种。2012年 5月,天水市图书馆被省文化厅授予“甘肃省古籍普查先进单位”称号。2014年10月 ,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7年9月,被命名为“甘肃省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天水市图书馆传习点”。2021年、2022年先后两次参加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者活动。2022年《天水地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即将出版面世。

文章来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网址: http://www.tsggzyyjzz.cn/zonghexinwen/2022/0508/2128.html



上一篇:为配合落实防疫要求,首都图书馆4月23日起闭馆
下一篇:5月12日起,济南市图书馆恢复开放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投稿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编辑部|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版面费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论文发表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